转载——为什么取消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科技类竞赛含金量反而更高了?

发布日期:2018-03-28  浏览次数:1988

转载自创客资源库

  2018年2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明确规定: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划重点


◇◇取消奥赛、科技竞赛等加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近几年的教育招生文件里,每年都有提及。

◇◇科技竞赛等加分取消了,高校自主招生崛起了,上帝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反而开了一扇更大的窗。

◇◇仅从升学这一“功利性”角度而言,科技竞赛等项目的含金量是增加的。

◇◇取消普适性加分,让渡到个体高校降分,这相当于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权力的下放,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取消竞赛加分,“炒冷饭”而已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里,有这么一段描述:

明确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其实,因为早在2014年,这个文件就出来了:

再来看看今天的文件:

是不是跟2014年如出一辙?

是不是连文字、表述都几乎一模一样?

虽然是旧事重提,

但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政策背景。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奠定了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2014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出台,该政策作为国务院《意见》的补充文件,明确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仅保留英烈子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几项加分项。

此后每年的三四月份,教育部都会下发一份《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之类的文件,同样会在文件里有关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加分的表述,2018年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以前关注度比较低而已。

科技特长生的含金量,反而越来越高

诚如标题所言,取消特长生加分了,剥夺了它的功利属性后,科技竞赛等不是应该被贬值么?怎么越含金量越来越高?

原因何在?

    因为清华北大等名校,在录取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名额投向了自主招生。以清华北大为例,仅凭裸分录取的,仅有20%;而在它们目前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里,竞赛获奖——几乎成了唯一,不可替代的指标。

高校也越来越注重拥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学生的选拔。

随机看看几所高校2018年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

有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类竞赛全国决赛、国际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者;在我校自主招生专业范围内有相关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并在国内外相关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北京大学

研究创作方面:在科技发明、研究实践、文学创作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突出才能方面:在人文与社会、创新与设计等方面具有突出才能或在相关学习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具有学科特长,且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清华大学

对相关学科领域具有浓厚兴趣,已有较扎实的知识积累或学术训练,有深入或创新的见解,在相关学科竞赛、征文或创新活动中有出色表现。——中国人民大学

高中阶段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一、二等奖(获奖名单须在教育部阳光平台公示)——上海交通大学

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含)以上者。——北京理工大学

表征学生学科特长及创新潜质的材料,包含但不限于高中阶段各学科相关竞赛获得的各类证书、作品或学术成果(含封面、目录及全部成果页等)以及推荐材料(中学、相关社会团体或相关领域专家实名推荐)。——武汉大学

对所报专业有着浓厚兴趣,且具有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并能提供真实、详尽的证明材料。——湖南大学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获得全国三等奖及以上。在其他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具有标志性成果,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此类特长需经我校专家组评审认定,分报考类型择优给予初审合格资格。——重庆大学

可以看出,这些高校涵盖了一类、二类,但都代表了国内教育的最顶尖水平。虽然国家已经明文取消特长生考试,但并没有减轻对拥有相应特长人才的培养力度。

而科技类竞赛含金量的增加,并不是凭空编出来的,而是高校用实际行动证明的。

行政管理权下放,让渡高校自主权

    从高校招生角度讲,一方面,教育部明确提出取消竞赛加分;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招生时又明确鼓励竞赛生,甚至掀起竞赛生争夺战,看起来是否有些矛盾?

事实上,并不矛盾!

    高考层面的加分,是一种政策性体现,也就是说,只要你获得教育部认可的加分,便具有的普遍适用性,所有的高校,都必须、强制认可;而自主招生降分,只针对某特定高校而言,也就是说,该降分只局限于本校的特定专业,其他高校并不会认可。

    回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里面的三大核心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围绕着三大关键词延伸的“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高校自主选拔试点等,便是新高考改革中的具体要素。

    取消普适性加分,让渡到个体高校降分,这相当于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权力的下放,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这也是国务院新高考改革核心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一种体现,高校自主权的增加,必然伴随着主管部门行政权的降低。

    从分数角度讲,诚如知名教育学者储朝晖所言:相较于2014年前旧高考,总体来说,分数对于升学的效价降低了,就是说考试分数在升学方面作用是降低的,原来完全是凭分数说了算,但新高考不仅仅是看分数,还要看其他方面的评价因素。对于名校而言,增加的“其他评价因素”,至少是在短期内,几乎完全被竞赛给替代了。

    至于竞赛为何会成为当前最主流的第三方评价指标,又是一个无奈而沉重的话题。在此,不再赘述,可参阅《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中科院研究员康小明先生的文章:

中科院研究员:义务教育竞赛被限,高中竞赛热情不减

未来已来,机器人特长生已成时代热需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及新高考大趋势下,机器人教育已经越来越被政府及社会各界重视。

纵观2017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出台的各种政策:

 2017年初,教育部正式发布《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相关印发通知,再一次强调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标准做出了明确规范,首次将科学教育开展时间提前至小学一年级。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日前出台: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科目。也就是说,编程成为了重要内容。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国内各种面向青少年开设的机器人教育已经不再仅仅代表孩子感兴趣的一项课程,它也决定着孩子在未来社会的主流竞争力。

虽然教育部出台的取消竞赛加分项目,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肯定是为了让中国的教育能紧跟时代的脚步,更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发展型人才。

注:本文源自“自主招生内参”微信号(zzzsnc)部分内容有修改

如需了解《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请点击阅读原文。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insert into counter_list (refer, ip, dt, state) values ('', '203.196.8.170', '2025-1-12 15:53:08', 1)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